股票配资杠杆是什么 古代中国人的“名字”究竟有多少学问?
先明确概念,在中国古代的“名”跟“字”是分开的,名是名字是字。其实不光姓、氏、名、字股票配资杠杆是什么,中国古人还有号,这几样加一块,才算齐活。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礼记》上就说,“幼名”,“冠字”,“死谥”,把你一辈子都撂这了:“幼名”,就是小时候给你起名,一般是先起个小名,也就是乳名,等到上学的时候起个训名,也叫学名,方便老师称呼,有的人可能训名就是他本人行走江湖的名了,也可能另外起一个本名。
而穷人家的家长没文化,小孩也不上学,可能就小名叫一辈子了;“冠字”,就是行冠礼的时候要起字,也就是表字。
在所谓“国学热”的催化下,某些学校也在搞所谓“冠礼”
中国古代一般是男子20岁行冠礼,唐朝叫元服,日本也是学唐朝,叫元服,女子15岁及笄,冠礼或者及笄之后,就表示你是个大人了,可以结婚了,男子这个时候就要起字了;“死谥”,就是死了以后根据你的生平,给你定一个谥号,后人再称呼你,一般就要称呼谥号,谥号是各种号里面最重要的一个。
不过一般人是没有谥号的,必须得是王公贵族,或者是地位很高的大臣,死了以后才会有谥号。
中国古代的名、字、号,一个比一个复杂。
一、古人起名随心所欲
先秦时期起名,是很随便的,比如春秋五霸排第一的齐桓公,名字叫小白。
确实如此,那些导购文章和视频没骗人,10.39万左右的终端价格确实很诱人,而且这车很多配置都很到位,14万,它的配置不够看,但10万?配置空间都没问题。但问题在于,很多人只告诉你10.39万能买凌渡L,却没告诉你,这个价格你买到的是200TSI版,1.2T发动机,112匹马力,零百加速官方甚至直接不写(大概率10秒开外)。
现在谁家还给小孩起这名,狗才叫这名;再比如说孔子,名叫丘,因为他一生下来,头顶就凹下去一块,跟小山似的,所以叫丘;孔子他儿子,叫孔鲤,鲤鱼的鲤,因为他这儿子出生的时候,鲁国国君派人给送了条大鲤鱼表示祝贺,所以就叫鲤。
夏启(前2084年-前2006年)
更早的时候,比如说大禹治水那会,大禹的儿子叫启,开启的启,就是因为大禹他媳妇涂山氏受了惊吓,变成了大石头,大禹说“把我儿子还我!”于是石头裂开了蹦出个小孩来,大禹就给儿子起名叫启,“启”就是打开的意思。
再往前数,到了尧的时代,你看射九日的羿,其实这个羿的意思就是专门射箭的官,这哥们很可能自己原来都没名,或者没人记得他的本名了,反正这哥们的功能就是射箭,所以羿就成了他的名。
这些说的都还是上流阶层,平头百姓起名更是瞎起了,很多都没有正经的名。
除非是底层出身,当了皇上,那得赶紧换一威风的名,像是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这都不是本名,刘邦原名叫刘季,季表示排行,就是老四的意思,刘季就是刘老四,朱元璋就更别说了,原名朱重八,前面还有重五重六重七。
二、古人很少直呼其名
按理说名是一个人的代号,为什么很多人都不重视呢?
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大家平常出门,很少有人叫你的名。古代讲究一个避讳,就是不能随便就叫别人名,只有帝王,或者跟你关系特别亲的长辈,偶尔会叫你的名。
那平常别人如何称呼你呢?就得看具体情况,是叫字还是叫号了。
名场面:青梅煮酒论英雄
比方说,《三国演义》里,刘备在曹操那韬光养晦的时候,俩人互相怎么称呼的?
曹操叫刘备就喊他的字,叫玄德,因为他俩是平辈的,曹操虽然官职高,但他要表示尊重,所以叫刘备叫字;反过来刘备叫曹操,那就不能叫字了,显得不够尊敬,都得叫曹丞相,这是称呼官职,或者叫曹公,也是表示尊敬。
正因为名用得少,所以好多人也不在意名了,还有就是,因为要避讳,所以有时候也不会起什么常用字,免得大家聊天都聊不愉快,没说两句,你叫我名了,你几个意思?这就不太方便了。
三、逐渐正规化
那么,“名”直到什么时候才比较重要了呢?得到汉魏时期,门阀贵族兴起以后,尤其是两晋南北朝。
我之前讲姓氏的时候说过,门阀贵族兴起以后,贵族得论郡望,你是琅琊王氏,我是汝南袁氏,门第高低一目了然。
这些门阀贵族,无一例外都是文化人,家学渊博,那这时候起名再像先秦时期那么随缘,就不像话了。
不光用字讲究了,门阀贵族起名,还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爱用“通字”,这一辈的人,都起双字名,然后名字里都带同一个字。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比如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出身于著名的琅琊王氏,他的几个堂兄弟:王允之、王颐之、王胡之、王兴之,名里也都带之,一听就是一家人。
再后来,这些大家族起名的规矩是越来越多了,这个通字发展成了“字辈”,一般来说就是每一辈都会用同一个字,有讲究的大家族会专门写几十个字,跟首诗似的,一直传下去,子孙后代起名,都要按照这个字辈来起,否则你就进不了家谱。
所以按照字辈起的这个名,就叫谱名。
比如说孔子他们家,从第56代开始,“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懿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这是皇帝御赐的字辈,只要是孔子的直系后人,都得照着这个来起名,你不按字辈起名,就进不了家谱。
孔子家谱
一些近现代的孔家名人,比如孔祥熙、孔繁森、孔令辉、孔庆东,都能在这里找着位置,这样多年以后你在异国他乡,见着一同族的远房亲戚,俩人一论,该叫叔叔还是爷爷这就算出来了。
像孔家这么牛的还有三家,孟、颜、曾,这四家的祖宗——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参——是儒家的四圣,明清推崇儒学,这四家的字辈都是由皇上亲自给定的,家谱称作“通天谱”。
四、皇帝也有家谱
通天谱虽然牛,但是跟皇上的家谱比起来,还是差点意思。
宋太祖赵匡胤跟他的两个弟弟,他们三家各有一套字辈,三家的字辈连起来,就是个警句:“若夫,元德允克、令德宜崇、师古希孟、时顺光宗、良友彦士、登汝必公、不惟世子、与善之从、伯仲叔季、承嗣由同。”
就是教育这三家的子孙后代,要互相帮助,如果有人混得不咋地,你也不能瞧不起他,你们都是一家人。元朝就没字辈了,蒙古人嘛,哪讲究这个;接下来的明朝老朱家,这是最著名的皇帝家谱。
朱家起名”元素周期表“
明太祖朱元璋给他的24个儿子各自定了20个字辈,作为子孙后代的第二个字,这还没完,第三个字朱元璋也给你定了规矩,得是金木水火土轮流转,所以说老朱家起名就是一元素周期表。
清朝的时候,满清贵族入关以后,积极接受汉族文化,从康熙皇帝开始定规矩,他的子孙后代也都要按照字辈来取谱名,一共是二十六个字: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所以你要是认识一姓爱新觉罗的,而且他的名还能在这里边找着位置,那说不定人家真是满清皇室后裔。
不过,谱名也不一定是你的正式名,有的人他小名、训名、谱名、正式名可能都不一样。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
比如说蒋介石,介石其实是他的字,他的正式名一开始叫瑞元,后来改名中正,训名叫志清,谱名叫周泰,蒋氏的字辈“祁斯肇(照)周国,孝友得成章。秀明启贤达,奕世庆吉昌”,他这个周字在第四个。
蒋介石的后人倒没他这么麻烦,就直接按照家谱字辈来取名,谱名就是他们的正式名:蒋介石的儿子——经国、纬国,孙子——孝文、孝武,曾孙——友松、友柏,都在这里边。
五、古人称字
现在姓氏名讲完了,就来说说中国人这个字。
中国古人之所以要有字,主要是因为古代中国讲究避讳,上回咱们说过,古人见了面不能随便就叫别人名,显得不尊敬,只有自家长辈或者皇上,偶尔可以叫你的名。
那平常别人怎么称呼你呢?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称字。
比如三国时候董卓称呼袁绍、曹操,就直接叫字,本初如何如何,孟德如何如何,本初跟孟德就分别是袁绍和曹操的字。
徐少华饰演过张辽
还有一种称呼法,是先称字后称名,比如说,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的后记里就记录过“张文远辽”这个叫法,三国时候曹魏名将张辽,字文远,张文远辽,先姓,然后字,然后是名。
不过,在先秦时期,姓跟氏还是分开的,因为姓氏分开,所以姓跟氏都带上就太啰嗦了,一般先秦时期用字加名来称呼的时候,都不带姓也不带氏。
比如《史记》里管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河)”,其中“叔梁”是字,“纥”是名;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手下有一员名将,叫孟明视,他其实就是字孟明,名叫视。
什么时候取字呢?一般情况下,男子20岁行冠礼的时候,要起字,行冠礼就相当于成人礼,你是个大人了,得出去行走江湖了,所以一般就是这个时候取字。
毘沙门天王像
字的字数不一定,咱们常见的是两个字的,关羽字云长、杜甫字子美、宋江字公明;也有一个字的,比如先秦时期一个字的特别多,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的两位领袖,陈胜字涉,吴广字叔;三个字的也有,大多是外来语音译的,比如唐高祖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就是玄武门之变被李世民干掉的那位,字叫毘沙门,毘沙门就是佛教的四大天王之首、多闻天王。
六、字与名一定有关联
古人取字,一般会跟名有点关联,大多数情况下,名和字是表达了相近的意思,或者是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比如说,孔子的学生宰予,就是大白天睡觉,朽木不可雕也那位,他的字叫子我,予那不就是我么;曹操,字孟德,他这个名和字出自《荀子·劝学》,“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是一回事;岳飞,字鹏举,大鹏展翅,可不得飞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字子固,巩和固是一个意思,巩固嘛。
还有的,是名和字互为反义词,比如唐宋八大家里面另一位,大文学家韩愈,字叫退之,愈是超过、胜过的意思,跟退正好是反过来的。
不管是相近意思还是相反意思,名跟字反正是有关联。
《大明风华》中的于谦
还有的人,名和字带点延伸关系,比如于谦,明朝那个于谦啊,不是王老爷子他儿子;于谦,字叫廷益。
他的名和字是出自儒家五经之一的《尚书》,原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骄傲使人遭罪,谦虚使人收益,这是天道。
你得谦,才能益,所以于谦,字廷益,名和字是个递进关系。
还有《神雕侠侣》的主角,杨过,字改之,这名和字其实是从一位南宋文学家身上搬过来的,人家叫刘过,字改之,出自编年体史书《左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也是一个道理,有过,就改。
有的人出生的时候带点神话传说,起名起字的时候,就会往这上面靠。
你看明末清初的大才子李渔,批过《三国志》,改过《金瓶梅》,他一开始的名叫仙侣,神仙伴侣的仙侣,字叫谪凡,贬谪的谪,下凡的凡。
据说他是星宿下凡,是“仙之侣,天之徒”,所以名仙侣、字谪凡,有点“谪仙”的意思。说到谪仙那得顺便说道说道真正的谪仙——李白,李白字叫太白,因为他妈妈梦见太白金星了然后生了李白,他的字更像是给名作了一遍解释说明。
再看唐代大诗人王维,字摩诘(杰),他的名和字要连起来看才行,维摩诘,这是跟释迦牟尼同时代的佛教人物,维摩诘没有出过家,一直以在家居士的形象行善、参悟,帮助释迦牟尼弘扬佛法。
维摩诘居士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唐朝时,佛教在中国已经非常流行了,用佛教名词起名起字,也算是非常时髦的一个事。
比如说,唐朝开国功臣、李卫公李靖,字叫药师,这个字就来自佛教的药师佛;还有刚刚提到的唐高祖李渊长子李建成,字叫毘沙门,那也是从佛教里来的。
七、从名字看身份
还有的人,兄弟好几个的,起字的时候会用伯仲叔季来表示排行,先秦时期,有些人的字干脆就只有一个排行,没别的,比如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的一代名臣管仲,其实他名叫夷吾,仲就是他的字,说明他排行老二,见面叫声仲,类似于今天叫人家一声二哥。
后来人一般起字没先秦时期那么简单粗暴,会在伯仲叔季后面加个字,最典型的就是三国时候孙坚的四个儿子——孙策字伯符,孙权字仲谋,孙翊(义)字叔弼,孙匡字季佐。
伯仲叔季这都是给嫡子的,还有个专门给庶长子用的排行,叫孟,比如马超,字孟起,还有刚刚提到的曹操,字孟德,这一看就是妾生的。
排行这一套,也经常用在女性身上,因为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也不入家谱,除了极少数女性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绝大多数女性一般就给个娘家姓再加一排行。
比如说,孟姜女,哭长城那位。
你别以为她姓孟名姜,她其实姓姜,而且是小妾生的,庶出的长女,所以叫孟,先说排行后说姓,这是先秦时期称呼女性的方式,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就是姜家大小姐。
孟姜女哭倒长城
刚才说到管仲,有小伙伴可能就有疑惑了,一般人提起历史人物,可没什么要避讳的,所以普通人一般就直呼其名了,刘备、曹操的随口就叫了,怎么到管仲这,得称呼他的字呢?怎么不直接叫管夷吾呢?
这其实是个古代文化里常见的现象,叫以字行, 以字行于世的意思,也就是说因为各种五花八门的原因,后世提到这个人,一般会说他的字而不是名。
正因为“以字行”的原因太多了,所以也很难总结出什么规律。“以字行”这样的名人其实有很多啊,比如屈原,原是他的字,其实他的名叫平;项羽,名籍;房玄龄,名乔;罗贯中,名本。
说了这么多起“字”的讲究,那么为什么今天大部分中国人都没有“字”了呢?
因为清朝被推翻以后股票配资杠杆是什么,中国几千年的宗法礼教被废弃了,自然就不讲什么避讳不避讳的了,见面直接称呼名了,所以字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逐渐地,名、字,名、字,就成了同一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