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资炒股怎样 黄梅戏经典《天仙配》,为何在建国前受人冷落?
今年5月,广佛南环、佛莞城际正式开通运营,新开的两条城际线路与已开通的佛肇城际、莞惠城际首尾相连,实现“四线”贯通运营,形成一条全长258公里、横跨5座城市、呈东西走向的交通大动脉。
考虑到行车在“最美水上公路”上,因为视角和视野的关系,很可能欣赏不到最佳风景,于是设计自“最美水上公路”去,由老S321国道返的旅游路线。见图,围绕香溪河的蓝色路线(水上公路)和黄色路线(321国道线路)。
在我国的地方戏曲中,黄梅戏无疑是知名度极高的一种。
而这种现象和上世纪著名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的广泛传播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其中“夫妻双双把家还”这一唱段更是家喻户晓,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也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爱情典范。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却和电影中的版本完全不同,老版本的《天仙配》也不是黄梅戏中最受欢迎的作品。
那么古代的董永究竟是怎样的形象,我国文艺工作者又做出了哪些改编呢?
董永故事的最早详细记载见于晋朝干宝所著的《搜神记》,其中记载了千乘人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
关于董永的最早文物记载是一幅壁画,其在山东嘉祥武梁祠石刻画像群中,位于武梁石室第三石第二层第三个画面。
在这幅画面中有三个人物,其中在画面中央坐在车上的是董永的父亲,而在其身前回望的就是董永,在董父的身后还有一株大树,有一个不明身份的人攀缘其上。
如果不是壁画上题有“董永千乘人也”,以及“永父”这两条信息,人们根本无法明白图中的内容。
在这幅图中,前面的董永弯着身子似乎在干着农活儿,同时其还有回望父亲的动作。
这两点其实暗示了这是一幅和孝道相关的图画,而在《搜神记》中我们终于窥见了汉代董永故事的全貌。
在《搜神记》的记载中,董永是一位贫寒的农户之子,其父亲因为身染疾病去世后董永无力承担丧葬费用,只好带着父亲的尸首来到了一位富户家,用卖身为奴的方式请求富户出借钱财用以埋葬父亲。
富户被董永的孝心感动借给了他一万钱,在埋葬完父亲后董永准备返回富户处时,遇到一位女子表示愿意嫁给董永为妻,还说自己非常擅长织布。
董永对此喜出望外,和女子成亲后就与其一起回到了富户家。
富户听说董永的妻子擅长织布后,希望其能够织出一百匹缣来为董永赎身,结果这位女子仅仅用了十天就织出了一百匹,董永随后也恢复了自由之身。
此时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本是天上的仙女,这次下凡是因为天帝被董永的孝心感动,才让自己帮他还债,如今债务已清,自己也要回到天庭了,说罢女子便飘然仙去,不知所踪。
由此可见最早的董永故事是一个典型的古代孝子故事,其重心在于称颂董永的孝行,对于天女的刻画十分简单,更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陪衬,对于两人之间的爱情更是全无刻画。
在汉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董永的故事都没有出现太大的改变,其也一直被用来教育人们要孝敬自己的父母。
直到唐代这样的情况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董永和天女之间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描述。
众所周知唐代是我国佛教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佛教门徒为了传播佛教,对很多中国传统故事进行了佛教化改编,董永的故事也在其中。
这段故事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了董永之子董仲寻母的剧情。
在敦煌莫高窟中发掘出的唐代变文文本中详细记载了该版本的故事,在天女帮助董永织布还债的过程中,还产下了一名男婴并取名为董仲。
虽然天女对丈夫和儿子心有不舍,但无奈必须返回天庭,在回去之前其为董永织了一些绣有鸳鸯和的布料,希望丈夫能够借此记住自己。
随着董仲一天天长大,其对于自己母亲的身世也十分好奇,在董仲年龄稍长之后,董永拿出了其母织造的织物,向他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思母心切的董仲,之后便离家开始了寻母之旅。
但天庭岂是他这样的凡人能够抵达的,在遍寻无果之后董仲来到了孙膑处寻求帮助。
孙膑感念于其孝心,将他带到了阿耨池旁,之后董仲的母亲果然来此沐浴,董仲也在孙膑的点拨下得以与母亲相认。
天女虽然也十分想念和喜爱董仲,但她也知道董仲是没有办法和自己生活在天界的,于是其便取下了自己随身携带的金瓶送给董仲,让他回到父亲的身边。
这个故事中天女和董永的感情得到了一定的刻画,两人的儿子也强化了这一关系,但由于这个故事为佛教徒所编,因此对于爱情的刻画依然较弱,整个故事的重心也放在董仲寻母之上。
这主要是因为寻母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主人公历经千难万险甚至通过自我牺牲来完成拯救母亲的过程,这种大无畏的、以己度人的牺牲精神,正是佛教教义所大力宣扬的内容之一。
不过佛教徒对于董永故事的丰富,还是对后来的民间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明代我国的小说文化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很多传统故事都得到了小说家的润色,董永的故事自然也不例外。
当时共有两篇小说问世,分别是《董永遇仙传》与《织锦记》。
这两部小说的内容和唐代与董永相关的文学作品大致相似,但在部分细节上做出了改动。
首先就是董永的身份,其从普通的农户之子变成了官宦之后,其从小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之所以这样是为了让后续董永高中状元的剧情变得更加合理。
其次是加强了对于董永和仙女爱情故事的描写,在这两部小说中,董永和天女的初次相遇都被详细刻画。
董永是在一株树下看到了熟睡的仙女,并被其出众的样貌所深深吸引,仙女醒后便向董永表达了爱意,但董永却坐怀不乱,婉拒了仙女的好意,这一桥段和明代流行的才子佳人小说十分类似。
之后太白金星为了撮合这对才子佳人,便化身为一名老叟来到两人面前,扮演起了媒人的角色。
两人最终在一株老槐树前结为夫妻,这些内容让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这进一步强化了董永和天女之间的关系。
而且在这两部小说中,关于董永孝行的描写显著减少,这说明从明代开始董永故事已经从孝子故事转向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了,这也为如今《天仙配》故事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在董永故事经过明代小说家的改良后,马上就成为了许多地方戏剧的创作蓝本,黄梅戏中就有相关的戏目。
但建国时老艺人口述的传统《天仙配》,和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有着很大的出入。
首先是故事的篇幅不同,新版故事主要描述了董永和七仙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但老版故事中依然有很大的篇幅放在了对董永孝行的刻画上,并且还加入了董永舅父,董永舅母等人物,详细交代了董父去世的细节。
此外董永在故事中还有另外一个妻子——傅小姐,因此即使七仙女离开了,董永也依然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这符合传统文化中对于才子佳人故事美好结局的想象。
最重要的是老版的《天仙配》延续了明代小说的人物设定,董永依然是官宦之后,其行为举止都是书生做派,而且七仙女也是接受了天庭委派下凡嫁给董永的。
这让其和普通百姓的生活之间有着鲜明的距离感,因此并不受当地百姓的欢迎。
建国后我国文艺工作者对《天仙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他们大量缩减了故事的内容,着重表达董永与七仙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此外还将董永的身份从书生改回了农户,这赋予了董永这一形象更强的生命力,也更贴近于普通观众的生活。
最关键的是,新版《天仙配》打破了原有的故事框架,七仙女的下凡不再是为了执行天帝的命令,而是其有了思凡之心,并且对勤劳的董永心生好感。
这打破了传统故事中因果循环的陈旧观点,赋予了七仙女这个角色鲜明的人格。
因此新版《天仙配》得以用传统的内容,演绎了一出年轻男女积极抗争,自由恋爱寻求幸福的故事,这和建国时的文化氛围无比契合。
再加上新凤霞等艺术家的生动演绎,令《天仙配》深入人心,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文艺瑰宝。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如今已经成为了我国爱情文化的代名词之一,然而在很长的一段历史中,他们的故事和爱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一个宣扬孝行以及佛教因果循环的工具。
不过随着民俗文化的发展,人们赋予了董永和七仙女以人格,这让《天仙配》故事中的爱情因素得以不断发扬。
尤其在经过了新中国文艺工作者的改编后配资炒股怎样,《天仙配》终于洗去了封建文化的糟粕,成为了难得的爱情故事精品,至今依然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