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杠杆怎么操作 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带走了几位“大师”,最后他们的结局如何?
1949年4月21日,百万解放军开始强渡长江。至4月23日,蒋介石引以为傲的长江防线已然尽数崩溃。
当象征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统府被解放时,所有国民党高层都早已逃之夭夭。
而身为国民党核心人物的蒋介石,正待在奉化老家进行“远程指挥”。
但不管他如何调兵遣将,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渴望和平统一的愿望。于是,无计可施的他又率众逃往“天府之国”成都。
同年12月10月,黔驴技穷的蒋介石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终是长叹一口气选择了败退台湾。
临去之时,心腹何应钦接到了他的电话:“名单上的人都安排妥当了吧?一个都不准少,全给我带到台湾去。”
而这份名单上的人,就包括了几位“大师”。
这些“大师”是何许人也?在跟着国民党逃往台湾后,他们的结局如何?
孔子第77世孙——孔德成
千百年来,儒家学说一直占据着中国封建思想的主流地位。而孔子作为当之无愧的圣人,历来颇受各朝各代的追捧。
自西汉以来,整个封建社会对于“尊孔崇圣”已经到了一个深入骨髓的地步。
而身为孔子的后人,孔家后裔也得到了封建君王的特殊照顾。
从公元1055年到公元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孔子的嫡系后裔拥有了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衍圣公。
但第31任衍圣公、也就是最后一任衍圣公孔德成,却并非孔家嫡出。
而他之所以能继承这个爵位,是因为他的父亲孔令贻只有他这么一个长大成人的儿子。
孔令贻一生共有二妻二妾。原配孙氏过门之后无所出,并早早亡故。
继室陶氏生了长子,可惜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不幸夭折了。
妾室丰氏也一直没有生孩子;而妾室王氏一共生育了一子二女。
其中这个儿子就是次子孔德成。孔德成出生于1920年(民国九年),而孔令贻早在前一年的11月就去世了。
孔令贻
他至死没能看到儿子的出生,因此在病重垂危之际留下了“托孤”书信。
他请求时任北洋政府总统的徐世昌和逊帝溥仪,替他照看这个孩子。
如果是个男孩的话就交由陶氏抚养,并充做嫡子继承衍圣公的爵位。
所以说,孔德成在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关注。而在他出生那一天,还发生了著名的“军队包围产房”事件。
1920年2月23日,徐世昌让手下大将率领军队围住了产房,并且整个孔府内都设岗戒严。
当时的山东省省长和颜回的第76代嫡长孙,负责孩子出生后的一应事宜。
另外,当地有头有脸的老长辈全都坐镇孔府。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孔德成的降生,因为在他们的眼里,这个孩子代表着儒学的传承和正统流派的延续。
孔德成
经历一番难产后,第31任衍圣公终于出生了。看到他是个男孩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嫡母陶氏更是高兴得泣涕涟涟。
为了迎接他的降生,当天曲阜城内的鞭炮声就没有停过,徐世昌还下令鸣放礼炮庆祝。
待到百日宴那天,尚在襁褓中的孔德成正式受封为衍圣公,他也成为了史上最年轻的衍圣公。
但今非昔比,随着民国时代的到来,被儒家视为“异端”的各种新兴思想开始崛起。
新旧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革命派甚至喊出了“打倒孔家店”这样的口号。
因此,孔德成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个人。在他的背后,还站着很多个“尊孔复古”的旧知识分子。
但在这些人当中,有很多人并不是单纯地冲着儒家思想来的。
与其说他们是在维护儒学,倒不如说他们是在维护那个封建守旧的自己。
而后来的蒋介石之所以热衷于笼络孔德成,便是看中了他的身份和他所代表的意义。
只要孔德成站在国民党这一边,蒋介石就能自欺欺人地以为,他的狼子野心一定能够得到实现。
而为了延续孔家的尊荣、保证自己的脸面,孔德成也选择了和蒋介石合作。
1935年,他主动向南京政府提议:孔家后人不再世袭衍圣公一爵,这个称号也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被废除。
但他并非真心实意地想摈弃封建残余,而只是想换一个身份维护儒家的“正统地位”。
果不其然,蒋介石为了凸显自己,又改封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依旧由孔家人代代世袭。
孔德成
但这种行为,何尝不是一种倒行逆施的复辟行为?封建时代早已过去,而孔家也不再是社会民众的代言者。
可是孔德成欣然接受并宣誓效忠,这意味着他已经上了蒋介石的贼船,投奔了国民党反动派。
同年,日本军国主义也掀起了“尊孔”之风,并邀请孔德成去参加日本孔庙的落成仪式。
但在涉及到国家民族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始终保持清醒。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屡次邀约,他不仅严词拒绝,还发表了抗日宣言。
不过当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后,孔德成在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力都被大幅削弱,甚至几近于没有。
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只能跟着蒋介石一条路走到黑。
1949年去到台湾后,他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传承儒学和教书育人上。
孔德成
而这也是蒋介石想看到的,他希望孔德成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和那点仅剩的影响力,一边替国民党营造声势、一边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为台湾当局所用。
从1955年起,孔德成就任台湾大学的双系教授。1984年9月1日到1993年4月24日,他接连担任台湾地区“考试院”院长一职。
除此之外,他还有着台北博物院终身院长、台湾当局“资政”、“国大代表”等多个头衔。
但很多头衔都是虚职,尤其是涉及到政治方面的,他根本没有什么话语权。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孔德成的政治影响力更在逐步衰退。一提起他,大家所能想到的或许只有文化方面的一些东西。
但是他所研究的文化事业,根本不能为国民党带来任何政治上的助力。
孔德成
所以说,蒋介石的如意算盘还是打错了。
而与此同时,孔德成也曾经自信满满地以为,自己能在政治和文学双领域都做出巨大贡献,但最终事与愿违。
其实弱冠之年的他,也曾立下誓言要做一个纯粹的学者。可惜没能坚守本心,到头来还是半只脚迈入了政坛。
2008年,88岁的孔德成因心脏衰竭于台北去世。虽然背井离乡大半辈子,但好在得以善终。
天师道第63代天师——张恩溥
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呈现波折式前进。
它早在东汉时期就开始了规模化发展,但直到隋唐和北宋时期才迎来巅峰。
点评:美国新房价格虽然跌了,但二手房价格还在涨。
不过在此之后,道教的发展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停滞不前。其中主要派别有两类,分别是全真派和正一派。
而正一派又名天师道,因此这一派的领袖就被称为“天师”。
张恩溥
与严禁结婚生子、只仰仗师门传承的全真派不同,天师道向来是父子相传,并且约定俗成都是传给长子。
1924年(民国十三年),20岁的张恩溥从父亲张元旭的手里接过了代表天师道正统的玉印和法剑。
自此,他成为了天师道的第63代天师。
而天师道的宗坛在江西省龙虎山,所以龙虎山一带受其影响颇深。
另外,张恩溥最喜欢去上海和苏州发展信徒,因此这两个地方的老百姓也十分尊崇道教。
鉴于他在这些地区的巨大影响力,日本军国主义和南京国民政府都想拉拢他。
如果张恩溥肯帮他们安抚百姓的话,那么就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张恩溥
不过他跟孔德成一样,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面对日本人的示好,他选择了惹不起躲得起的方式。
十四年抗战结束后,他又重出龙虎山进行传教活动。不过相较于以前的单打独斗,后来的他选择了和蒋介石合作。
一个看中了对方的宗教影响力,一个想攀上对方的政治权柄。张恩溥负责替国民党说好话,而蒋介石则全力支持道教复兴。
有了这一层政治背景,当时的张恩溥在上海等地可谓是出尽风头,还成立了上海市道教会。
他想以这个道教会为起点和中心,依次在全国各地开设教坛,吸引更多的普通民众信道崇道。
但在振兴道教的同时,他也甘愿充当蒋介石的爪牙。利用宗教之名行政治之实,这恐怕已经违背了天师道教义的初心。
而蒋介石为了进一步标榜自己的尊道之心,在40年代末还将第二十军副军长的头衔授予了张恩溥。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名义上的虚衔,并不代表着他就有权插手国民党的军政大事。
可不管怎么样,至少在外人看来,张恩溥已经彻底和蒋介石站在了一起。
而他自己对这个头衔也感到沾沾自喜,仿佛下一秒就能借助“蒋氏王朝”的助力,使天师道成为中国第一大教。
因此在国民党败退台湾时,他还将自己的长子一起带了过去。等他百年之后,就将振兴道教的大任交到儿子的手上。
可现实情况犹如当头一棒,使得张恩溥在台湾寸步难行。天师道的那一套,在台湾本土并不受重视,甚至是遭到了排挤。
毕竟人家早就有了像灵宝派、老君派这种土生土长的教派,谁都不愿意一个外来者分一杯羹。
不过在蒋介石的鼎力支持下,张恩溥还是在1950年创办起了台湾省道教会。
有了政治势力的干预,天师道也在台湾地区招纳了部分信徒。
1966年,台湾省道教会更名为中华道教总会。张恩溥希望通过改革与其他教派实现和平共处,并在国外扩大道教影响力。
他这一步棋并没有走错,当时的东南亚各国都深受天师道影响,张恩溥的个人威望也在国外达到了顶峰。
但这对于蒋介石来说没有多大用处,他当时选择将张恩溥带到台湾来是出于两点考虑。
一是想借用“张天师”这个名号吸引大陆信徒来台,最好是把龙虎山的宗坛也搬迁过来。
二是让台湾当地人民都信奉天师道。
这样,蒋介石就能拥有广泛的民众基础了。可是,张恩溥没能做到这两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可利用价值变得越来越低。蒋介石也不再热衷于扶持他,而是直接将他排挤出了道教会的核心圈层。
偏偏祸不单行,他的长子后来也因病去世。在选择继承人一事上,他也渐渐失去了话语权。
1969年,心有不甘的张恩溥病逝于台北。
在国民党的操控下,他的堂侄张源先接任了天师之位。可到了2008年,天师道内部又出现了一次“夺位之争”。
张美良和张恩溥
一个叫张美良的人,自称是张恩溥之子。并说其父生前曾留下遗嘱,由他继任第64任天师。
这事在当时也闹得沸沸扬扬,不过后来不了了之。
但对于只传承长子的天师道来说,失去了长子就意味着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张恩溥不仅没实现自己的野心,还让天师道断了传承。如今看来,不免有些唏嘘。
藏传佛教第七世章嘉呼图克图
章嘉呼图克图又被称为章嘉活佛,而第七世章嘉活佛的俗名为罗桑班第达丹毕蓉梅。
藏传佛教始于松赞干布时期,尼泊尔尺尊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印度佛教,大唐文成公主入藏时又带去了汉传佛教。
再加上当地的吐蕃宗教,三者一融合就逐渐形成了藏传佛教。
而从清朝开始,最高统治者为了稳定蒙藏等边疆地区的稳定,特意册封了四大活佛。
达赖喇嘛掌管前藏正教,班禅额尔德尼掌管后藏正教,章嘉呼图克图掌管内蒙古藏传佛教,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掌管外蒙古藏传佛教。
所以,蒋介石将七世章嘉活佛带去台湾的含义不言而喻。至少在以前的内蒙古地区,章嘉活佛是所有人心目中的精神领袖。
而借助着藏传佛教的影响力,国民党当局也能插手西藏事务。
这一点对蒋介石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必须把蒙藏地区牢牢把控在手中,将来反攻大陆才能多一分胜算。
七世章嘉活佛出生于1890年,在8岁的时候通过金瓶掣签被确定为六世活佛的转世,因此受到了光绪皇帝的册封。
但没过多久清朝就灭亡了,正在五台山上修行的七世章嘉活佛突然失去了领导者,一时之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七世章嘉活佛
为了维持自己在蒙藏地区的地位,他投靠了北洋军阀袁世凯。
而袁世凯其人,本就有复辟称帝的野心。因此,他对七世章嘉活佛的投诚十分看重。
后来军阀混战,各个国民政府相继成立。最终,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执掌了大权。
于是七世章嘉活佛审时度势,又再度投靠了蒋介石。
只有获得当权者的支持,他才能继续深化藏传佛教的影响力,也能有一个安稳的环境去研究佛法。
因此在1949年,台湾地区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宗教。
不过,蒋介石并不指望藏传佛教能在台湾做出什么成绩。他只在乎,七世章嘉活佛能不能继续在蒙藏地区保持高度影响力。
蒋介石和七世章嘉活佛
可惜他这次的如意算盘也打错了,内蒙古自从1947年成立自治区以来,人民群众对于活佛和宗教的信仰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他们仍然信奉部分教义,可是已经不再把活佛视为自己的精神领袖了。
而1951年,西藏人民也迎来了解放。从此以后,蒙藏地区宗教掌权的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
失去了用武之地的七世章嘉活佛开始潜心研究佛法,并在1952年被推举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长。
同年他率台湾教众前往日本参加世界佛教大会,为藏传佛教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宗教角度而言,他无愧于章嘉呼图克图的称号,无论何时何地都以宗教权益为先,还著有很多传世之作。
可是他只考虑了如何稳固自己的地位,却从来没有为底层的藏族人民考虑过。
1957年,七世章嘉活佛于台北圆寂。
圆寂之前他曾留下遗言,生生世世不再转世。因此,章嘉呼图克图一脉也就此断绝。
后记
蒋介石所带走的这三位“大师”,分别是旧中国儒、释、道三家的代表人物。
除去他们,当时的教育界“大拿”傅斯年、“东方之笔”张大千和著名学者胡适等人都去了台湾。
但胡适是在1948年就被迫登上了前往台湾的飞机,当得知国民党没有和谈的诚心、准备一意孤行到底的时候,他又开始了流亡美国之旅。
而蒋介石之所以把这些人带往台湾,并不是他真的有惜才之心、也并不是真的在乎文化传承。
他只是执着于对权利的追求,希望利用这些人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和势力去达到自己野心勃勃的目的。
可这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而是一种权术玩弄。
蒋介石自以为控制了这些人就能挽回国民党的败局,但殊不知他的失败在一开始就注定了。
民能载舟,亦能覆舟。获得人民拥戴的唯一方式,就是先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心中有万民,才能为万民所爱戴。